新华社贵阳8月7日电(记者罗羽) 奖金总额超20万元;参赛球员包括CBA、NBL退役和现役运动员;线下和线上观赛人数最高分别为5000多人、5万多人……这是近日在贵州省中部一个叫作大屯的小山村独立举办的一项乡村篮球赛的写照。
伴随这个夏天一起“火热”的,还有贵州的乡村篮球。今年,大屯村通过提升奖金额度、设置“外援”制度、实行线下售票和线上付费观赛等举措,走上了一条差异化、市场化的道路,掀起了一股“篮球风暴”。
乡村“篮球风暴”
“比赛设置了一到六等奖,奖金总额超20万元,其中冠、亚、季军奖金分别为10万元、6万元和3万元。”2022年大屯村全民健身“乡村振兴”杯篮球赛组委会主席朱勤松介绍,这是大屯村篮球赛有史以来奖金最高的一次。
大屯,一个坐落在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乐平镇的小山村,全村村民625户、2136人。近年来,大屯村因连续举办高水平乡村篮球赛而在网络大火。
朱勤松介绍,今年大屯村在提升奖金额度的情况下,实行“3+2(场上3名省内球员和2名省外外援)”制度,吸引了28支来自贵州各市州的参赛球队,队员包含来自CBA、NBL、CUBA等联赛的退役和现役运动员。
NBL陕西信达队球员董健是参赛球队“三分地”的“外援”之一,他的球队在8月5日的总决赛中以3分之差获得亚军。“前后打了六场比赛,感觉大屯村篮球赛的竞技水平挺高。”他说,观众也很热情,尤其是决赛现场,场馆爆满,五千多名观众同时呐喊助威,气氛热烈。
“过去还是露天球场时,观赛人数最高超万人。”朱勤松说,今年大屯村将球场改造成封闭式球馆后,自7月18日开赛以来,平均每晚的观赛人数约为3000人。年近80岁的村民薛国强几乎每场比赛都未落下。“比赛每晚八点打,我每晚七点左右就来占座了。”他说,“球员水平高,比赛很好看。”
“文化传统”背后
“篮球赛是贵州各地乡村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已成为一种文化传统。”63岁的村民朱玉昌介绍,以大屯村为例,早在20世纪50年代,当地就开始举办篮球赛;到了80年代,比赛改为每四年在春节举办一次,叫作“锦标赛”;近年来才改在每年的夏秋举办。
“奖品从最早的运动服、自行车、电视机、摩托车等到如今的现金,分量不断提升。”朱玉昌说。
朱玉昌介绍,村里先后多次重建、改造和提升篮球场地。“最早在泥地里打球,用的木质篮板,虽然条件差,但大家极富热情。”他说,如今的篮球馆先后经过村里集资、东西部协作资金支持等进行修建、完善,安装了灯光、降温系统、计时器和计分显示屏等专业化系统设备,“不断提升的硬件水平为篮球赛的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贵州省体育局群体处处长靖琦伟表示,与日前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台盘乡落下帷幕的贵州省美丽乡村篮球联赛黔东南州半决赛一样,无论是政府搭台、群众唱戏,还是群众搭台、自我唱戏,乡村篮球赛大火的背后,是群众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
这背后,更离不开各级政府的不懈努力。
据悉,2006年,国家体育总局等部门正式启动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以行政村为主要实施对象,基本建设包含一个混凝土标准篮球场。2020年底,贵州实现了全省15168个行政村农体工程全覆盖,为乡村办赛创造了条件。
专业+市场 推动赛事可持续发展
有了硬件支持,还需要强大的软件支撑。
大屯村驻村第一书记刘振政说,举办乡村篮球赛,很考验一个地方的组织能力、经济能力和专业水平,“光靠申请政府经费或村里集资,很难长久维持比赛;缺乏组织协调能力,赛事运营容易出现场内外问题;没有专业水平,无法处理比赛中可能出现的纷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今年以来,大屯村尝试走市场化的篮球赛运营道路:成立篮球运营公司,负责线下售票和线上付费观赛事宜;聘请专业安保、裁判、医疗等团队;组建赛事组委会、后勤队伍等,打造乡村篮球赛运营的专业化管理和组织架构。
“推行线下门票和线上付费观赛是为了平衡赛事成本。”大屯村村级合作社常务理事长朱勤黎介绍,每年大屯篮球赛的赛事成本高达数十万元,全部由村里出资,压力不小。市场化改革后,线下门票和线上付费收入实现了成本覆盖,产生了部分收益,推动赛事可持续发展。
同时,专业的裁判等团队,保障了比赛的公平公正。“如今的乡村篮球赛已不仅是娱乐性赛事,其竞技性也在提升,专业的团队坐镇,才能化解赛事纠纷。”朱勤松说,“比赛只有做到公平公正,才能拥有长久生命力。”
相关直播
暂无相关直播
相关录像
相关集锦
相关短视频